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东方明珠 >> 东方明珠发展 >> 正文 >> 正文

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兄弟与淮阳难解难

来源:东方明珠 时间:2023/2/23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m.39.net/pf/bdfyy/bdfjc/

  那年秋天,受好友之邀到上海游历,从东方明珠到上海外滩,再到城隍庙,繁华喧嚣的景致畅游之后,好友提议,不妨去附近上海博物馆浏览那里的奇珍异宝,也可沉淀下烦躁骚动的心。于是,在那里我意外发现北宋名家苏轼的楷书《祭黄几道文》。

  说起古代中国文豪,苏轼应该是我最欣赏和敬佩的,李太白浪漫,杜子美现实,而苏轼的文章则包罗万象,无拘无束,信手拈来即是美文。最重要的是他在众多方面都有涉猎和建树,令他人不能望其项背,属于一骑绝尘,无法言追的人物。

  查阅百度百科,你会发现他不仅是文学家,而且还是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等。可谓是多才多艺,全知全能。在我有限的认知中,能与其相提并论的,可能也只有那位“文能提笔画蒙娜丽莎,武能动手绘直升飞机”的西方全能选手达芬奇了。

  苏轼楷书《祭黄几道文卷》(纵31.6cm横.7cm),是苏轼与弟弟苏辙联名哀悼同年进士黄几道的祭文,写于元祐二年(年)八月四日,当时苏轼五十二岁,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极少的楷书珍品之一,历来饱受赞誉。

  为了不偏离今天的主题,至于历代书法家怎么夸奖该书法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神采焕发等美言佳句,小编在这里就不加以赘述,今天着重要讲的是这幅书法作品中的主公翁黄几道,他是何许人也?竟让苏氏兄弟联名情真意切为其书写祭文?

  黄几道,名好谦,字几道,北宋陈州宛丘人(今淮阳)。提起黄几道与苏轼家族的渊源,那要追溯到他的父辈了。黄几道的父亲黄孝先,字子思,天圣二年(年)他与苏轼的伯父苏涣同年考中进士。此后两人同朝为官,又因志趣相投,成知交好友。

  宋仁宗嘉祐二年(年),这一年可以说是大宋乃至中国古代史上都让人激动的年份,因为这年科考终极殿试之后,登科人数居然达到人。其中诞生了后来唐宋八大家中的苏轼、苏辙、曾巩,北宋理学创始人程颢、程熙兄弟,及九位宰相……

  而在这年同苏轼、苏辙兄弟进士及第的还有黄孝先之子黄几道。由于上辈人真挚的情谊,这辈人又得以延续,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几位翩翩少年,交情愈加深厚,苏黄两家也便成了名副其实的世交。虽然黄几道进入官场时间较晚,但这种友情却从未间断。

  熙宁三年(年),苏辙受陈州知府张方平之邀到陈州担任教谕,而此时在陈州居住的至交好友黄几道却要收拾行李到外地履职,两人匆匆相见,又匆匆别离,彼此均流露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伤感。黄几道临行前,向苏辙介绍了自己的儿子黄寔(shi)。

  此后,苏辙与黄寔成为忘年之交,并在陈州结交了张安道、李宗易、张耒,还有那位疯疯颠颠的道人王江。与这些人的交往,让苏辙原本压抑的心情逐渐得到释放。熙宁四年(年),当兄长苏轼去杭州任职经过陈州时,兄弟两人再次相见,把酒言欢。

  苏辙将在此结识志趣相投的诗友向兄长引荐,当苏轼知道黄寔既是好友黄几道之子,又是自己半生挚友半生死敌章惇的外甥时,甚感意外;而黄寔面对眼前这位当今文坛巨擘,更是敬仰敬重之情溢于言表,并拿出祖父黄子思生前写的诗集赠送给苏轼。

  陈州的历史人文,柳湖的美丽风光,以及这里的文人雅士,在弟弟苏辙眉飞色舞的讲解下,愈加活灵活现,让喜欢江湖游历的苏轼欲罢不能。于是,他便与弟弟及本地文友畅游陈州各处,吟诗作对,畅所欲言。不知不觉间,竟在陈州逗留两月有余。

  那年中秋过后,苏轼与兄弟苏辙及陈州好友依依惜别。在旅途中,他仔细阅读《黄子思诗集》,不由对其才华拍案叫绝,赞赏有加,并随后写出千古名篇《书黄子思诗集后》。他首次用书法来比喻和评论诗歌,指出那些疏淡朴雅之中寓意深远的诗才是好诗。

  在该文中,他还对苏武、李陵的“天成”、曹刘的“自得”、陶谢的“超然”、李杜的“才气”,以及柳宗元、韦应物“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都做出了高度评价。尤其对自然天成“美在咸酸之外”的诗,苏轼似乎更加推崇。

《书黄子思诗集后》

  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

  至于诗亦然。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非余子所及也。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诗论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

  闽人黄子思,庆历、皇祐间号能文者。予尝闻前辈诵其诗,每得佳句妙语,反复数四,乃识其所谓。信乎表圣之言,美在咸酸之外,可以一唱而三叹也。予既与其子几道、其孙师是游,得窥其家集。而子思笃行高志,为吏有异材,见于墓志详矣,予不复论,独评其诗如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