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东方明珠 >> 东方明珠资源 >> 正文 >> 正文

这里有一份上海的中英文简历PPT快打开

来源:东方明珠 时间:2023/2/22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沪举办之际,以“拥抱进博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上海城市推介大会今天举行,旨在介绍上海情况、传播上海形象、展示上海魅力、分享上海机遇。详见↓

  上海,走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三十年前,中央政府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掀开了上海发展新的历史篇章。

  三十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从浦东开发开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再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一直走在全国改革开放最前沿。

  三十年来,上海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gdp从亿元增长到近4万亿元,在全球城市中位列第6,人均gdp从美元提高到超过2万美元,第三产业占比从不到30%提升至70%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三十年来,上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多元提高到7万多元,户籍人口期望寿命从75.46岁提高到83.66岁,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这颗璀璨的东方明珠,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发展成就的生动缩影。

  上海,彰显高质量发展活力

  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上海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复学复市,疫情大考之下上海经济呈现出足够韧性、巨大潜力、蓬勃活力。

  经济运行稳定转好

  上海以更加确定的政策举措有效应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经济运行呈现稳定转好的发展态势。

  新基建强势推出,聚焦5g、数据中心等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未来三年将投资亿元。新基建带动投资同步回升,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制造业投资连续1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

  新动能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产值大幅增长%,新能源增长16.4%,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8.4%,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9.7%。主要电商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全国第一,生鲜冷链、远程医疗、在线视听、无接触配送等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

  新消费强劲迸发,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免退税经济、平台经济活力齐释放,首店、旗舰店数量稳居全国首位,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六成以上,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生机勃发。首届“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有力汇聚了人气商气,中秋、国庆长假购买力爆棚。消费连续5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城市首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超过60%。

  城市功能更大跃升

  上海以更深层次的改革精准激发创新转型的活力,城市核心功能实现新的更大跃升。

  作为金融中心,上海首次跻身全球前三甲,前三季度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增长18.6%,全年将突破万亿元,科创板上市企业家、融资总额亿元,金融“活水”不断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作为贸易中心,上海口岸贸易占全球比重提高至3.5%左右,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口岸城市地位,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形成。

  作为航运中心,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

  世界级大科学设施群加快形成,全国40%的集成电路、1/3的人工智能、1/5的生物医药人才汇集上海,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持续增强。

  改革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前三季度日均新设企业家,同比增长12.2%,活跃度超过80%。

  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

  上海以更大力度的开放重启新冠疫情带来的“停摆”,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开放型经济制度体系加快构建。落实国家外商投资法,率先出台全国首部地方外商投资条例,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扩大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支持外企依法平等参与标准制定和政府采购,外商投资手续更便利、权益保障更周全、发展空间更广阔。

  (视频时长10分47秒)

  外商投资首选地持续巩固。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在去年同期增长13%的高基数上继续增长6.1%。去年城市推介大会达成合作意向的个项目,个已落地。目前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亿美元,近6万家外资企业在这里蓬勃发展。

  总部型经济不断壮大。前三季度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8家、累计达家,新增外资研发中心14家、累计达家,财富强中近1/4的外资企业设立了地区总部,继续成为中国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城市。

  城市韧性不断增强

  上海以更有温度的城市治理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城市发展韧性不断增强。

  安全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上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系统性防控守牢城市安全底线,始终位居全球最安全城市之列。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迅速打响抗疫阻击战,全面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

  高效便捷深入这座城市的肌理。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成为城市运行高效服务、快速响应的最强“牵引”,年底努力实现个人事项90%以上全程网办、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免提交,市民和企业“找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便利”。

  文化铸成这座城市的根。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每年近4万场演出、0多个展览活动引人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家博物馆、89家美术馆、家a级景区、5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及全市、独放异彩,早餐工程、幼儿托育等民心工程暖心暖胃、深受欢迎,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生态环境彰显城市亮丽底色。前三季度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7座郊野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所有的这一切,充分体现了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改变,外资长期看好中国和上海经济的信心没有改变。

  上海,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上海处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重要关口。上海要深入贯彻习近平主席对上海工作的新要求,以强化“四大功能”为主攻方向,深入推进“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五个中心”建设,大力发展创新型、服务型、开放型、总部型、流量型“五型”经济,加快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

  第一,持续打造创新发展新动能。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将更加注重增强各类要素的集聚深度、辐射广度、流动力度,着力锻造城市功能内核,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能级,让增长新动力燎燃成势。吸引更多总部型功能性机构,推动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万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让部分商品和价格指数成为重要的国际市场风向标。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让一批突破性大的原创技术成果在这里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的高端产业集群在这里扎根。推动“产学研用”联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金融链一体布局,形成创新生态圈,使这座城市成为创新创业、成就梦想的热土。

  第二,持续开拓全面开放新局面。开放是城市活力之源。上海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上海将继续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发挥对内对外两个扇面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发展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形成东部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为载体,西部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为载体,东西两翼齐飞的开放格局。

  第三,持续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上海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努力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持续打造智慧城市,建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在最低的层级,在最早的时间,用相对最小的成本,解决最大的关键问题,取得最佳的综合效应。不断破解养老服务、托育服务、旧区改造、乡村振兴等“老小旧远”民生难题,以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拓展新的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持续营造国际一流新环境。发展环境是重要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上海将向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看齐,精心打造精简高效的政务生态、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彰显魅力的自然生态、诚信法治的社会生态,培育形成政策、环境、服务“三位一体”的集成优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服出便利、服出实惠。

    

栏目主编:秦红

    

本文作者:上海发布

    

文字编辑:赵旭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