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劫波后,上海正在慢慢复苏。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想象,上海的遭遇竟然是现实,残酷的现实。这也让不少人难免发出疑问,这还是我们印象里充满魔力的“魔都”吗?
但魔都毕竟是魔都,有些教训值得永远铭记,有些情绪短时间还不可能消除,而魔都总会恢复魔都的风采。
毕竟,魔都的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种种波折。
百年前,日本作家村松梢风用一本游记《魔都》,不经意创造出被广为流传至今的上海城市意象。百年后,这个词的内涵在时间的积累中不断重新解释、批注和共建。
比如最新的新冠疫情中,那些无法想象的让人泪目的遭遇和波折,那些闪耀在千万上海人民身上的光芒和感动,就为这个词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
更多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又与这座城市的特质无比贴合的事情,还在持续发生。
(一)一座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提到“魔都”,你会想到什么?
隔江对望的东方明珠和外滩万国建筑群,上海制造和特斯拉,张爱玲笔下的弄堂生活和全球最多的咖啡馆……上海像一块海绵,吸汲着历史不断涌来的潮水,成为一座东方与西方、摩登与复古、历史与现代奇妙交织的国际大都市。
但这些远远不是魔都的全部。
“上海之所以叫‘魔都’,就是它总能化解掉各种各样的难题,在打怪中能够升级。”今年3月,“网红”医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在一次疫情发布会上如此总结。
如果回望历史,谢斌的总结,或许有他的合理之处,至少在挑战中不必悲观,在前行中看到希望。
解放之初,上海在陈云的指挥下,打赢了一场与资本家的开国经济仗,完成了国家面临的首场大考。
上海人民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艘潜艇下水,第一辆凤凰牌国产轿车,第一块国产上海牌手表,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这是上海的责任与担当。而全国第一个涉外商业广告,第一个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新中国第一家证券、期货和交易所,这是上海创造的一系列改革开放新气象。
年代,以浦东开发为标志,上海改革开放又从“后卫”转向“前锋”。
34年前,上海也战胜了一场疫情——甲型肝炎。年,上海全年累计病例为例,全市十多万医务人员中,有六万多人扑到了防治甲肝的第一线。在那场战疫中,上海人民展现出智慧与勇气,以众志成城的奋战,很快就浇灭了甲肝汹涌的火花。
但这一次,考验显然前所未有,有些人会失望,有些人会选择离开,但生活还在继续,永远不要低估上海这座城市,不要低估上海人民。
“魔都”这个词的背后,其实是一座拥有无限可能的城市,在挑战和冲击中愈挫愈强的国际大都会。
(二)一场对10万在沪家庭的守护确实也有点无奈,在过去几个月里,上海成为了中国的焦点,疫情的震中。
这注定是一段令人永生难忘的日子,但至少到目前,感染者人数在持续减少,很多社区纷纷重新开放,我们还有很多的限制和不方便,还不能轻言胜利,但烟火气的上海,终究要回来了。
音乐诗人雷纳德·科恩在那首著名的《颂歌》中唱到,“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疫情制造出裂缝之后,无数的光也正在照射进去。
魔都之所以成为魔都,是因为魔都里的人,尤其是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他们很普通,但在前所未有的考验前,他们以不普通的行动,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炎凉,看到了人情冷暖,看到了什么是爱。
3月28日,一条微博冲上热搜,标题是“上海数千名中介小哥帮送菜”。太平洋房屋的多名员工自发成为志愿者,走进上海的各个社区:帮社区居民买菜、为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买药、甚至承接起各种艰难的救助任务……
上海是一个宜居的城市,也是一个老龄化的城市。疫情给老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3月27日,一位闵行的聋哑人在当地“太屋社区服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6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