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东方明珠 >> 东方明珠新闻 >> 正文 >> 正文

寻找一大会址经历怎样隐秘的过程跟着档案,

来源:东方明珠 时间:2023/2/22
        

一座城市的档案,凝固着岁月的记忆,留存着历史的温度,看似不会说话,胜过千言万语。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时时刻刻感受着身边的变化,而变化背后的故事,或许能在档案里找到更多答案。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城市,具有先进的市政管理模式、发达的工商都市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杂糅交融。

《跟着档案看上海》荟萃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14处地标,涵盖上海中心城区主要区域,既有中共一大会址、周公馆这样的红色纪念地,也有独具历史文化底蕴的人民广场、工部局大楼、永安公司、大世界、外白渡桥、法邮大楼,还有反映改革开放后上海城市发展变化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南浦大桥,更有上生·新所、船厂等“网红打卡地”和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的杨浦滨江。

年5月27日,上海解放,这座城市迎来了它的新生。让我们跟着档案,看新上海之变,感受这座城市的开放、创新、包容和居住者在这座城市的奋斗、对这座城市的深情。

代表上海城市发展的地标

上书房:“跟着档案看上海”这个项目是如何缘起的?

张新(上海市档案馆研究馆员,《跟着档案看上海》编写组负责人):上海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户,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独特的禀赋,使得上海成为学界经久不衰的研究对象,以上海为背景的文学影视作品和通俗读物层出不穷。近年来,随着上海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这座城市愈发具有魅力,“建筑可阅读”“都市行走”方兴未艾,成为新的时尚。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和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这座城市的人,都想要更多地走近她、了解她、发现她。

作为上海最重要的档案保管和利用基地,上海市档案馆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档案查阅服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挖掘档案,传承、弘扬上海城市文化,这些年来在举办与上海城市历史有关的档案展览、编辑出版档案史料汇编和档案图册、开展档案历史文化新媒体传播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

这次,为编写一本图文并茂、便于携带和可以随时翻看的通俗读本,我们组建了跨部门,跨老、中、青各年龄段的编写团队。团队中既有长期从事上海地方历史研究的人员,也有档案编研人员和展览策展人员,还有从事档案行政管理事务的人员,共同点是都对研究上海地方历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整合,为档案馆积累更多研究力量。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本书的编写,探索一种“活化”档案资源的全新方式,更好地用档案诠释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谱系和文化底蕴,让更多人了解档案、亲近档案、走进档案馆,和我们一起发现档案里的上海。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上书房:如何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择定书中这14处地标?

张新:上海是一座精彩纷呈、多元面向的城市,值得书写的地方太多太多。即使以有代表性的著名地标而论,也远远不止书中目前所写的14处。在选择、取舍的过程中,编写团队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体现上海的独有特质。上海之所以成为上海,有着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的特质。作为党的诞生地,一大会址理所当然成为首选。“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上的永安公司是近代以来民族工商业发展的代表。在世界知名的黄浦江畔“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我们选择了一南一北的法邮大楼和外白渡桥。

外白渡桥

其二是反映上海的文化面貌。由此,曾经的跑马厅、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广场,以及突出反映上海市民文化特点的大世界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

其三是突出对现实的观照。档案是上海城市历史的真实记录,也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我们挑选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设成就的“万体馆”和反映改革开放时期上海发展的南浦大桥、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显现新上海的变化。随着近年来上海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些拥有丰厚历史底蕴又体现上海城市更新最新成果的地方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上生·新所、船厂和杨浦滨江也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上生·新所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作为档案馆编写的城市历史文化读本,自然以档案为最基础、最原始和最有说服力的材料。幸运的是,这座城市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书、图片等档案资料,这些如今保存在市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得到了一代又一代档案人的呵护和照料。正是有了这些无可替代的宝藏,使我们的写作成为可能。书中收入的14处地标,都在档案中有比较充分的反映。当然,由于种种原因,上海也有一些非常值得书写的地方,在档案中没有留下太多记载乃至付之阙如。这也提示我们,要加强对档案的收集和抢救,为我们这座城市留下更多、更完整的记忆。

“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上书房:这14处地标中有的是市民十分熟悉的,跟着档案可以“看”到哪些不一样的风景?

陆闻天(上海市档案馆史料编研部研究人员):的确,书中的14处地标,有些是市民耳熟能详的。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通过深入挖掘档案,写出与其他读本不一样的地方。

以一大会址为例,谁都知道党的一大是在这里召开的,但一般读者可能不知道的是,上海解放后寻找一大会址,经历过一番曲折。一方面是因为时过境迁,仅仅不到30年,原本相对僻静的会址所在地已然成为繁华的市中心,建筑外貌本身和周边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岁月峥嵘,大浪淘沙,当年参加会议的代表,有的壮烈牺牲,有的离开了革命队伍,有的甚至走向曾经的自己的反面,可供了解当时历史情况的见证人所剩无几。所幸,当年查找一大会址的经过,在档案中留下了完整的记录,使我们得以把当年这一极为隐秘的过程,呈现在读者面前。

年,一大会址修复前的景象。汪刚摄

胡劼(上海市档案馆利用服务部研究人员):还有人民广场,大家都知道它是曾经的跑马厅,是“冒险家的乐园”的销金窟。对于它的过往,但凡对上海有所了解的读者,都能说出一二,更不用说今天矗立在广场上的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和上海城市规划馆了。但有谁知道,在这片土地上,曾有几户居民,面对外国列强的高压,一直坚守着自己的祖产?又有谁还记得,这里曾是上海解放后各类大型活动的集会场所?我们把这一切通过档案、照片真实还原出来,让人民广场的历史面貌更完整和丰满。

年11月19日,人民公园和人民广场徐正魁摄

倪政华(上海市档案局综合规划处工作人员):再如新上海著名景观地标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有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独特外观。相信不少读者曾经不止一次登上塔顶,一览新上海的美景,但大家对于东方明珠的了解也大多止步于此。其实,它对上海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意义。它是第一批“九四专项”建设项目,还开创了我国文化事业用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的先河。可以说,它的建设过程,也是上海不断探索改革开放新路的过程。

上书房:书中也有一些“冷门”地标,或是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地方。

张新:是的,有的建筑平时不太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3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