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另类摄影师’。”刚过62岁的姚建良笑着说。“我把相机更多地看作是一种记录工具,而不是创作工具。”从年上海浦东宣布开发开放至今,姚建良一年一张以东方明珠为原点的陆家嘴俯瞰图,一年一张从和平饭店望去的浦东岸线图,无一缺席。他以镜头为时间轴,记录下了陆家嘴地区飞速发展的历程,8万多张高清照片,足足存储了GB的硬盘。浦东28年的巨变轨迹,在张张照片的串连中清晰可见。图说:姚建良。受访者供图土生土长的浦东情结姚建良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祖籍金桥。年以前,他在建工集团下属上海三建公司工程档案室做工程摄影,日常工作是拍摄工地上的厂区和楼房,服务工程建设。得知浦东开发开放的消息后,他十分激动:“这样的重大机遇,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真是可遇不可求。”姚建良觉得自己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在“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年代,姚建良一直对浦西的生活十分羡慕。在听到浦东也要建金融中心后,他对家乡未来的繁荣发展心怀憧憬。但看着自己从小一直生活的地方:低矮的房屋、青色的顶棚、捉迷藏跑来跑去的弄堂……想到以后这里就是高楼林立的金融圈了,他又心存眷恋。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用镜头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完整整地记录下来!为此,他着手做两件事:首先要把陆家嘴地区开发前的老样子拍下来,包括每条街道、老宅……接着,再选择拍照地点,跟随开发进程每年定点拍摄。年拍下陆家嘴地区的第一张“开机照”时,姚建良的心里并不笃定。他想:国外一个金融城要上百年才建得好,自己能不能等得到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建成?好在接下来的每年他都惊喜地发现,镜头里高楼层出不穷,变化是一年一个样。年,姚建良进入陆家嘴集团,以摄影为事业直接参与浦东的建设工作。年,公司项目陆家嘴中心绿地开工建设。不到一年时间,10万平方米旧房全部换新貌,大片开阔葱绿的草坪与高层楼宇交错呼应。而中心绿地建成前的整个施工过程,每一张俯瞰图都被姚建良收入了镜头。中心绿地启用当天,姚建良更是一早就登上了东方明珠,举着相机翘首以待,他要亲眼见证并记录绿地中央那座喷泉的首喷。当时拍照用的还是黑白胶卷。因为拍摄量大,姚建良都是买散装20米的胶卷,自己一段段切好装进旧胶卷盒使用。1米长的胶卷大约能拍30张照片。这些照片成像效果如今看来差强人意,也成了姚建良心中小小的“技术梗”,“如果那时候就有数码相机该多好,这些影像资料就会更加丰富、细致了。”图说:东方明珠电视塔建设前后对位复拍-。受访者供图原汁原味的“摄影工程”对浦东连续28年同景别角度的拍摄,姚建良称之为“摄影工程”。他说,这种拍摄手法与艺术创作关联小,不求兴趣点,不为搏眼球,倒更像做一项工程,以记录为目的,他希望自己有规划、有设计并且坚持执行下去。围绕陆家嘴金融中心的“摄影工程”,他定了两个拍摄地点。一个是东方明珠太空舱的下半球内,另一个是黄浦江对岸浦西的和平饭店。每年的7月到10月是姚建良认为最佳的拍摄时段。“要选没有什么云的晴天,太阳从东方明珠背后照射过来,光线充足,不影响建筑的立体感,没有云也不会造成局部阴影。”姚建良总结经验时说,每年一张同一画面的照片,免不了受天气情况、玻璃幕墙的洁净程度、空气质量等客观条件限制,要经历少则数次,多则十数次的反复摄制才能完成。年想好要拍陆家嘴“对位”俯瞰图,可他从开春等到仲夏,从初秋等到立冬,不断寻找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直至12月初才拍摄成功。姚建良说,这还不算什么,回想年的拍摄,更难。那年东方明珠的下半球封闭,只开放上半球。这意味着拍摄地点改变了,每年对位的照片可能会“对不上”。而这一点将对整个“摄影工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姚建良情急之下找到了东方明珠负责人,提出要去发射塔寻求角度。可当他如愿登上发射塔顶,却发现塔内电波强烈,非常危险,人明显感到不舒服。他不得不回到太空舱上半球,想方设法去克服因玻璃幕墙球面弧度变化导致的镜头成像差异。没想到的是,新的拍摄点不但没有影响照片效果,反而因为视角更高,将原先拍摄不到的建筑物,例如之后建起的上海中心,也包含在了镜头里。拍摄陆家嘴明珠环人行天桥照片,也很辛苦且惊险。年1月,姚建良用相机记录下了C形天桥终于接上了缺口,变成O形的建设景象整个过程,其中很多照片都是他在寒冬夜里去拍摄的。同年4月,明珠环贯通,为求取景效果,他冒险登高拍摄。10月1日,明珠环迎来了投入使用后首个大客流日。当天,姚建良赶去现场,见证了这个让陆家嘴实现人车分离的重大时刻。而这张照片,是他得到工作人员许可后,爬到附近地铁站的顶棚上拍摄的。年,陆家嘴金融中心基本建成。姚建良的拍摄事业却没有完工。他说:“浦东美术馆还在建造,所以我至少要拍到年,到时美术馆建好了,又是浦东开发开放的30周年,我会准备80-组定点对位的记录照片,办个展览来给浦东献礼。”一点一滴的时间记忆姚建良是学工程建设管理出身。退休前的拍摄工作,很多是跟随公司的工程进度做记录。于是他养成了相机不离手,随时随地拍摄的习惯,现在出门偶尔会忘带手机,但一定不会忘记带相机。去外地也不例外。年4月份,姚建良去宁波开会。他连夜准备的不是行李,而是年在宁波拍摄的10张照片。会议结束后,他花了半天时间,找到了当时的拍摄地点,拿着当时的照片,一一进行了时隔21年定点对位的再次拍摄。姚建良不仅用镜头记录城市的发展变化过程,在家里,他对儿子、孙女的成长也有一套完整的照片记录。“把记录每一样事物过程的照片连在一起,就是历史。”他说,记录陆家嘴发展巨变的照片,是供后人了解陆家嘴发展进程的影像资料;记录儿孙成长变化的照片,是对家庭有意义的记载。现在,退休了的姚建良,似乎比以前更加忙碌了。他想做的事情很多,除了为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献礼准备照片,他还想把这么多年来其他各种影像资料做数字化整理归档,并找时间去对位复拍,用不同时期的同一画面定位来展现时代的变迁;他还准备学习使用无人机对陆家嘴地区进行航拍,“年我乘坐双翼教练飞机航拍过浦东陆家嘴,当时画面中还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如果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重新‘飞’一次当年的路线,浦东的沧桑巨变,将在照片中一览无余。”林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6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