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东方明珠 >> 东方明珠优势 >> 正文 >> 正文

走过140年,这一次,上海的灯光为何会刷

来源:东方明珠 时间:2023/2/27
        

6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

当晚,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光影秀在黄浦江两岸精彩试演,刷爆朋友圈。

“美哭了!”“史诗级!”……众多喝彩声中,还有一句颇具代表性:“这就是上海!这就是软实力!”

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中国多座城市均有景观灯光盛宴作为献礼,但目前从口碑来看,上海独占鳌头。

审视这一现象级的夜晚,其出现的原因其实有些许的偶然,比如“浦江第一湾”这样得天独厚的舞台,堪称“老天赏饭吃”,又比如浦东浦西两种风格迥异的大规模建筑群的交织与碰撞。

但更多的是事在人为的必然,因为上海是全球景观照明的启航之地,有着上百年灯光文化的沉淀。

更为根本的是,上海有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

刻在骨子里的东西,以光为笔,以江与岸为布,淋漓尽致地外放,怎能不扣人心弦?

海沙尔、孟雨涵摄

开放

对光的渴求,与上海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如影相随。

年,发明白炽灯的爱迪生绝对不会想到,短短3年后,中国第一盏电灯便在上海浦江饭店亮起。

年的一个夜晚,南京东路江西路口的英商伊文思书局门口挤满了好奇的脑袋。橱窗里,一个小小的“皇家牌”打字机广告却有着稀奇的红蓝两色灯光。

看痴了的路人问这是啥,洋老板得意地说:“neonlight”(氖灯),于是,大街小巷开始流传一种叫“年红灯”的东西。

很快,“年红灯”便融入了上海。年,湖北路上的“中央大旅社”和“centralhotel”中英文字在夜空中熠熠生辉。

这块最早的中英文对照“年红灯”招牌,出自我国第一家“年红灯”制造厂——上海远东化学制造厂之手。

又过了十几载,信谊药厂在大世界屋顶上做了一幅巨型“消治龙”广告。

这盏国内最早的七彩“年红灯”让人们联想到了七彩霓虹,于是“年红灯”改名“霓虹灯”。

“火树银花灿若何,西商赛会赛灯多。电光环作招牌字,万点明星遍屋罗。”一首竹枝词,道尽了夜上海的流光溢彩,霓虹灯占尽风光。

年,上海南京路夜景,霓虹灯闪烁。?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供图

20世纪50年代初,南京路橱窗里的霓虹灯广告?图片来源:黄浦区档案馆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景观灯光一度被视为一种旧社会的象征而加以限制。但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下,“让上海的晚上亮起来”的呼声越来越高。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的年后,25岁的俞希恩从部队退役,被分配医院工作。可家住杨浦区大连西路的她却萌生怯意,因为上的是夜班,要一路摸黑去单位。

结婚后,一家人难得到外滩和南京路逛逛,俞希恩会提前准备好水和盒饭,尽早出发,因为天一黑,店都关了,黑灯瞎火,一个人都没有。

这种暗色调,同上海作为一个开放性国际大都市的形象不协调。

年9月,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在文件上批示:“让上海的晚上亮起来。”

那一年,上海景观灯光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随着南京东路步行街的建设,以商店为载体,以霓虹灯为主要光源设置店招店牌,让“不夜城”重拾色彩。

第二件是在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引入金卤灯、钠灯等大功率的气体放电灯进行泛光照明。

相比传统的用来勾轮廓的白炽灯,泛光照明不再喧宾夺主,而是尊重载体原来面目,在夜间更高程度还原建筑白天的风貌。

曾经用来勾勒老外滩建筑轮廓的景观灯?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供图

压抑了许久的渴求被释放,上海把无穷的创造力和无限的可能性都放在了景观灯光上。追求美的初心,和一个多世纪前那盏亮起的电灯一样明亮。

上海年在景观灯光领域大规模的探索,后来被誉为中国室外景观照明起步的标志,也被视为全球规模化景观照明的起点。

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头版刊登的报道显示,当年9月30日至10月2日,共有多万名市民、游客走上街头,观灯赏景。

“上海,太美了!我真想把这座城市买回去!”这句话可能出自突尼斯总统、日本外务大臣、马耳他总理、圣马力诺外交部长,又或者是意大利总理之口,他们的共同点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下榻新锦江大酒店,坐在蓝天旋转餐厅,被“夜上海”折服。

各国政要看得到的美景,普通老百姓也能看到,这背后藏着一个当时令全国同行惊叹的创举:从年始,上海力排众议,克服电力资源匮乏等难关,让外滩景观照明天天开放。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外滩看灯”成为了长三角地区特有的旅游项目,安徽、浙江、江苏等邻省的游客,上午或中午出发,傍晚赶到上海,看完灯连夜返回。

在上海之前,中国还未曾有一座城市与景观灯光产生如此多的羁绊。

正是海纳百川的气质,让上海成为景观灯光艺术的“弄潮儿”,而景观灯光也用为城市赋能来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年“十一”黄金周,“幸福之光”灯光工程为浦江两岸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游客在外滩观光平台上眺望浦江两岸夜景。?周先岳摄

创新

在与国际潮流碰撞交融的同时,上海在夜色的渲染上有了越来越多自己的想法。

外滩“火”了后,时任上海市容局景观处处长的郭骅却苦不堪言。

上世纪90年代,景观灯光基本由建筑物所属单位代为管控。开关捏在人家手里,什么时候要开要关,都要提前打招呼。

那时的上海,每年突击性“开灯”有七八十次之多,有时候连“战前通气会”都来不及开,管理部门只好一个个电话打过去,和对方对好手表再约定开灯时间,要是没人接电话还得亲自上门。

尽管这样仔细了,还是有各种奇葩事情发生:有的管理员回家睡觉了,有的钥匙一下子找不到了……亮灯变得七零八落。

年,上海成立景观灯光监控中心,在全国开创先河,通过计算机对浦江两岸的景观照明灯光实施监控监测。

郭骅至今还记得自己在领导面前“炫耀”的那一刻。

年10月2日晚上,他只带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自信地告诉领导:“动动鼠标键盘,就可以让它们全开,也可以让它们全关。还可以一层一层开、一层一层关。”

实现了高效、精准的景观灯光控制,上海并未满足,有没有更具视觉冲击力与艺术感染力的未来?

把时钟拨到12年后,年上海世博会上,许多游客排队四五个小时,只为进入一个多平方米的“魔盒”。

其吸引人之处,就是内置的六面近百块led屏幕,面积为当时世界之最。置身其中,仿佛穿梭在一个可以无限扩展的虚拟空间。

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年堪称上海led技术的爆发元年。

据世博局初步估算,上海世博会园区共使用近15亿颗led芯片,小到遍布园区的信息提示屏、各场馆内的室内照明,也有led技术的身影。

世博会开幕式时,从卢浦大桥到南浦大桥,两桥间的江面、夜空和两岸,极具想象力地围成一个梦幻空间。

1盏探照灯、16盏激光灯,多平方米、世界第一的led巨型屏幕,个直径半米、变幻着红、黄、橙三色的led发光球,艘与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旗船以及烟火、喷泉……巧夺天工地展现了“火树银花庆世博,琼楼玉宇不夜天”的盛景。

9年10月20日,在黄浦江西岸眺望世博园区阳光谷艺术灯光?张海峰摄

年4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大型灯光喷泉焰火表演举行,旗船行驶在黄浦江上。?张海峰摄

世博会led技术一战成名,其实7年前就有“铺垫”——3年,在东方明珠景观照明改造中,上海将led作为光源,这是我国城市景观照明大规模应用led的最早示范。

“最早采用的是光纤材质,效果不理想。”郭骅说,团队“磨”了8个月,试遍了全球最先进的光源体,最终相中led。

改造后的东方明珠灯光,可在电脑操纵下根据天气变化自动调节,产生0多种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此后十多年,各种照明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均在上海有了用武之地。

8年10月4日晚,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与行驶中的浦江游览船相映成趣。?图片来源:新华社

年12月31日晚,“上海新年倒计时”4d灯光秀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举行,现场约20万名市民和游客观赏了这场视觉盛宴,在喜庆氛围中迎新年。?图片来源:新华社

但“化妆品”再高级,还得看怎么用。

夜深时,建筑由内而外透着淡淡的微光,甚有禅意。这种技术在业内叫“内光外透”,是一种与外滩泛光照射完全不同的新手法。

当年上海许多繁华路段的办公楼宇下班后都要关灯,那些区域就成了“夜上海”的“盲区”,可如果让这些楼灯火通明也不可能,一来费电,二来在夜间造成光污染。

郭骅清晰记得当年领受任务时的情景:“这是世界首创,没有经验可循。”

淮海路重庆路口的“中海大楼”成了第一个试验品。景观照明专家发现窗后有一块宽约40厘米的板,便在这块板上装几根灯管,再引一根线出来进行集中控制,效果不错。

小试牛刀成功后,按照建筑本身的形态,工程师在顶部用大功率气体放电灯做泛光照明,把建筑形态体现出来;在中间用这种办公楼里面装灯的形式来体现;下面是商业街,全部实现了橱窗透亮。

此后,中海大楼“内光外透”的经验在小陆家嘴地区、虹桥开发区、徐家汇和淮海路绿地周边等地推广,让市民游客见识到了节制又优雅的美。

7年,淮海路灯光改造后透出高雅迷人的特色,3万米灯带为棵行道树披上led蓝白色节能星星灯;道路两旁的十几幢高层商务楼窗口,近4万只荧光灯呈现出“内光外透”的美景。?金定根摄

和谐

其实,先进的技术只是一件华丽的外套,理念才是穿这件衣服的“人”,它决定了上海景观灯光的气质和所能达到的高度。

回顾世界景观照明的发展历史。以20世纪20年代为界,之前,照明行业一直以功能性照明为主;之后,才开始慢慢出现了对城市夜景照明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德波尔提出了“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