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地,你在桃林的那一边,微微低着头,坐在厚实的草地上拣择青绿的苜蓿。 下午三点多,我们回到了空无一人的村庄,已经废墟一片的村庄,桃花盛开的村庄。人都离开了,桃园还在,桃花正开,在寂静中盛开,像一大片粉色的云霞,缭绕在村庄的中间。这是你出生的村庄,出嫁的村庄。也是我出生的村庄,出嫁的村庄。我们曾经无数次离开又回来,直到它变成一座空城。你住过的房子不见了,我住过的房子也不见了,但我们从小到大走过的路还在,洗过衣服的大水塘还在,村庄北面的那条河还在。它一直静静地流淌,流向南淝河,再从南淝河流到巢湖。现在,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安葬在河岸上,我的爷爷奶奶三叔四叔也安葬在同样的地方。桃花开得这么艳,我们的村庄却在春日,和那些故去的人一样,被时光悄无声息的埋葬,然后遗忘。我们的村庄......小时候,我最幸福的时刻是得到父亲的允许,晚上到你那里睡。你还记得么,长长的圆滚滚的枕头里装的不知是稻壳还是麦壳,总是在脑袋下面沙沙作响。夜里,总会听到有老鼠在不知什么地方窸窸窣窣地弄出响动,也许是翻动什么东西,也许是啃啮什么。我总是怕它们会爬到床上来咬我的脸。幸而这样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早上,我们还没起床,你的妈妈就煎好了鸡蛋或是糯米面做的小饼,撒上红糖端给我们。我总是吃得很香。房子只有小小的三间,我们总是睡在西边那一间,有小小的木格子窗。后来我一直上学,你一直上班,清贫又瑟缩的少年时代,我的好多衣服都是你的。有一次走在放学路上,被一个陌生人叫住,问我是不是你亲戚,大约因为长得相像,又穿着你以前穿过的衣服。20岁那年,我在芜湖读书,生日那天你特意坐了好几个小时的车赶了来,带了生日蛋糕和一束鲜花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过了生日,因为你的心意和惦记。后来我们去赭山公园,坐在石头上拍照,拍下你那时的短头发和我那时的长头发。那个暑假,我们还一起去了上海,坐了一夜的火车在清晨到达。在吴兴路的某一个小区我们找到姨婆的家。随后几天,我们一起为着姨婆的古怪脾气而躲在卫生间面面相觑。姨婆的家里,我第一次见到你的外婆,一个走过了长征路的老红军。作为见面礼,她送了我一方白色的真丝手帕。她是个慈祥的老人。在上海,也见到了别的亲戚们,另外两个姨婆和她们的丈夫和孩子。你的某一个表哥带着我们游览上海,在南京路附近的人行天桥上拍照留念;在黄浦江边吹风,身后是高耸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开一辆车跨越南浦大桥,飞快掠过一道道斜拉的钢索。我毕业,上班。你结婚,几年后生下女儿,我们的见面越来越少,然后我也结婚,生下女儿。我们都变成心力交瘁的母亲,在日复一日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领受生活的有情和无情,领悟生命的有常和无常。你相继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尽管这两次失去,中间相隔了十年。这十年让你变成了中年。人生已行至中途。中年以后,中途之后,是不是就意味着一个接一个的失去?那个三月,草长莺飞的三月,油菜花开的三月,这片桃林开满桃花的三月,我突然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外的走廊上,你从背后拖住不停哭叫的我。天在那一刻塌了......守在母亲的棺木旁,我对她轻轻地说:“妈,朝着光亮处走。妈,一定要朝着光亮处走......”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然后一抬头,看到棺木那边,你疲惫哀伤的脸。生命中至亲至重的人就这样离开,此后的人生不过是敷衍。是一面自强一面自弃,一边无畏一边又仓惶。那天,我们回到了无人的村庄。下午四点,我们还踯躅在桃林里。也许是不敢再多看什么,不敢再多想什么。桃林下的小路铺满厚厚的苜蓿草。像一带青绿的溪水,又像一条厚实的毯子。你安静地坐在那里,头顶有花瓣旋转着落下来。天空很蓝,三月的春天总是这样,美得让人忧伤。还好你在,一直都在。你这个只比我大了六岁的姨妈。最小的姨妈,最美的姨妈,最好的姨妈。
而我一直记得,远远地,你坐在桃林的那一边,微微低着头,一树一树盛放的桃花为你撑开最动人的幕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