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记录,观察世界
大家都知道,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公里河流,滋养了这座城市,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很多人会想到来回浦东、浦西的摆渡船;想到江上横跨的几座大桥、江下暗藏的几条隧道;还会想到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优雅、陆家嘴金融贸易中心摩天大楼的高大上。但要说黄浦江边,有一栋风格十分“粗犷”的建筑,也许很多人都说不出来。
这栋黄浦江畔、风格粗犷的建筑,就是坐落在浦东滨江、民生码头的八万吨筒仓。即使在浦西,也能清晰看到这座气势磅礴的建筑。老旧的仓库,整体高48米、长米,当年,还是“亚洲最大容量散粮筒仓”。不难想象,在鼎盛时期,这里一定十分忙碌喧嚣,人来车往,轮船鸣着汽笛,运走满舱的粮食。
这些高大粗重的储粮筒,足有30个,排开来,十分有气场。而水泥毛坯表面,并无雕饰花纹,同外滩、陆家嘴那些建筑,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外滩是古典的,陆家嘴是现代的,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就是彻底的工业风。
看到这么质朴的风格,很多人都会觉得:一定历史悠久,年龄总归有50年以上了吧?但其实,八万吨筒仓建于年,算起来,居然和东方明珠是差不多年代一起建好的。但由于那个年代工业仓储的功能,让它显得有点“老成”,却也让人感慨,时代发展如此迅猛,让当年发挥巨大作用的粮仓,这么快就已经“退休”了。
即使生活、作业方式发生了改变,城市功能发生了变化,黄浦江两岸,从工业运输码头,逐渐更新成为休闲漫步空间,像民生码头八万吨筒仓这样,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址,还是被保留了下来,并且被赋予了新的使命。
八万吨筒仓,被改造成为了艺术场馆,同近两年新建贯通的滨江步道融为一体。外部悬挂的玻璃自动扶梯,成为进入场馆的漂亮通道;而曾经用来装载货物的传输带,也被保留了下来,与滨江步道链接,诉说着曾经的功能。
建筑内部,30个筒仓底部的圆锥体漏斗,同样被保留了下来。巨大的漏斗下,是宽敞的布展空间。只可惜,没有展览的时候,并不对外开放。想要进去参观,要等下一次办展。
而外围,则是滨江东岸步道,骑行、跑步、漫步,是开放免费的市民休闲场所。沿途可见浦江两岸风光,还有曾经发挥大作用的码头大吊车,和粮仓一样,成为了风景。
东方明珠、八万吨筒仓,两栋建筑,同样建成于年前后,一个绚丽,一个粗犷。前者持续见证着陆家嘴的发展;后者在完成了历史任务之后,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位和使命。它们都从不同的方面,代表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你去过以前的民生码头吗?改造之后有没有再去过?觉得八万吨筒仓改造成艺术馆怎么样
欢迎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