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
年
南医人的守“沪”时刻
这样被记录下了……
第一批援沪医疗队已出发
第二批援沪医疗队已到达战线
他们见过高山大海也见过灯火辉煌他们记录下这些不是为了感动谁只是一幕幕感动了自己我们盼望着你们早日归来,也想把你们在前方的每一个时刻都传递给大家……8B病区马腾
医院援沪医疗队来沪第十日
年4月3日早上7时,带上院领导的嘱托,带着院工会老师们连夜准备的物资,挥别了同事与家人,医院援沪医疗队30名队员,在顾乃刚副院长为前方指挥,陈秀菊队长、梁旭副队长的带领下,坚定着抗疫必胜的信念,义无反顾的踏上G次动车,向着上海,无惧逆行!
17:30分,火车停靠上海虹桥站。上海,这座有着现代文明底蕴、时尚都会之称的繁华都市,在我们原有的深刻记忆里,熙熙攘攘的南京路上闪动着巨大的电子屏幕;霓虹灯的绚丽凸显着东方明珠的高耸入云;黄浦江的潺潺江水上,游轮远观明珠塔上的点点繁星,游人如织,人流如潮......然而,疫情下这座有着余万人口的城市,此刻不得不按下紧急暂停键。空无一人的马路,因昼夜温差导致的落叶与嫩绿同在的景观带,本该繁花似锦的季节,都在这一刻变得空旷沉寂。开往驻地的大巴车上,安静得只能听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在这个关键的时期,我们的逆行,仿佛更有了它最深的意义。
驻地酒店,位于本是繁华的浦东新区。背起沉甸甸的行囊,扛起我们的物资,队员们满脸坚定,有序办理入住。面对前方的未知,我们深知打铁需要自身硬的道理。作为全队的感控专员,记忆不断地刷新回到三年来工作中的一点一滴。我认真梳理了年在武汉江夏方舱内感控工作的重点,以及三年来出入于大筛与红区的院感要点,用最快的速度总结出最有效、最可以让所有队员快速接收的信息,不断地强调着在与传播力极强的病毒奥密克戎作斗争的前线,我们重中之重的院感意识。队员们用最积极的态度,最认真的样子倾听着我的话语。我们用最短的时间,为驻地酒店个人的屋子画出分区。利用有限的空间,不同颜色的胶带,制定出相对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用手里的纯净水瓶缝衣针扎眼的方式做成简易喷壶,配比有效氯消杀我们的屋子,来保证我们方舱与酒店两点一线的闭环生活中,规避尽可能多的感染风险。
4月4日的夜间,培训考核队员们穿脱防护服。因不能30人同时培训,于是我们采取“每家都去认认门”的方式,在梁旭副队长,郭安爽老师的有效配合下,静静的进行着穿脱的训练。那一晚,“注意你的手千万不要触碰污染面,肩膀以下要卷起来,小心小心一定要小心”这几句话说了一遍又一遍。凌晨躺在床上,相同的武汉第一夜的场景在我脑中久久萦绕......
4月7日凌晨2:00,我们正式接管上海市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W5号舱,这座面积达到几千平米的病区,容纳新冠阳性患者余名。我们的工作量为30:。对于数字的概念,让我们会陌生到内心紧张。队员们在开往方舱的路上,讨论着如何更好更快的去完成我们以往未曾想象过的工作量。我告诉她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我们要面对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也都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坚持我们救死扶伤的坚定信念,默念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的感控要点,不紧张、不逞强,我们就会打赢每一个班次!相同于年的凌晨两点,对于我来说熟悉的方舱环境,不同的是呈十几倍增加的工作量。舱内为模块化管理,A-C共有12个病区分区,外围有16个护士站抢救室、治疗室等分区。我开玩笑说我最害怕的是在病区里迷路,于是舱内高高的屋顶上麦当劳那个鲜艳的M,就是我防止走错的坐标。有效利用起夜间班次,熟悉起这座偌大的舱内布局与设施,物资与系统。医护穿脱区,是我在队员们下班离开时坚守的阵地。做为他们信任的“马姐姐”,我要在污染一脱间目不转睛的做到提醒与督促,守住他们的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一名感控人,首先该有的义务与责任!每一个班次,当最后一个离开穿脱区,那首《孤勇者》总会在我的耳边响起,孤身走暗巷的我就是那个对弈平凡的自己吧!
十日来,一切都在寻找着可遵循的抗疫经验与预案、文件。驻地酒店、通勤大巴车的消杀,方舱内三方人员的感控培训也在我的工作职责内。为驻地酒店每一位队员与闭环管理人员提供最基本的核酸检测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南医这个团队,在任何的工作中的配合,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欣慰与自豪的。我们总是可以在实战中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尽可能的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隔天一次的感控视频例会,医院的老师们,在不断地交流中提出疑问与建议。我们在讨论中制定更加优化的方案。吸取工作中的精华,不断提升着自己。向着更加优秀的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着。
12日,是队员姜晓旭与朱丽卉的生日。急诊科刘曼丽老师一大早利用一盒牛奶与院方给带来的巧克力为我们制作了“这辈子喝过的最好喝的奶茶”,晚饭驻地酒店为两位提供了一碗带着荷包蛋的生日面。晚上21:30分,我们利用腾讯会议,为她们唱起了生日歌。不知不觉,仿佛有热热的液体从脸颊滑落。有队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