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东方明珠 >> 东方明珠图片 >> 正文 >> 正文

从有形的物质形态到无形的文化延续

来源:东方明珠 时间:2023/4/22
北京最好的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摄影:季俊辉

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和市科委指导下,市科协、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开幕式暨主题论坛在科学会堂举行,这也是“上海科坛”年首场活动。

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调研员张林国出席活动并致辞。开幕式由市科协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黄兴华主持。

马兴发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存有大量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当前,数字时代已经来临,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加速向各行各业进行渗透融合,建筑也不例外,正在迈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他本人感到,城市建筑的更新修复、历史建筑的保护再生工作将会成为上海未来城市建设或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一个主战场。一方面,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从“有形”的物质形态逐步拓展到“无形”的文化延续,要通过合理的功能植入和更新利用延续其文化内涵,实现其保护与再生;另一方面,要借鉴国际先进理念,从绿色更新、人性化改造与智慧化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与建筑的融合,从而超越建筑、提升到城市人文景观层面,打造一批“样板间”“新地标”。

此次活动聚焦“人民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建筑科技创新和未来发展。参与论坛的专家围绕数字技术“赋能”建筑科技创新、城市数字化转型和有机更新等话题,深入探讨、碰撞思维火花、启迪智慧,为上海建设“有温度的人民城市”和“国际数字之都”建言献策。

主题论坛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海松主持。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筑学会理事长曹嘉明,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所副所长、房检站站长李占鸿,上海明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沈晓明,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类脑研究院副院长林伟等专家分别作主题为《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建筑解读人民城市内涵》《数字化新技术在历史建筑勘察检测中的应用》《历史、时尚、科技——上海市武康路弄文物建筑修缮纪实》《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下的城市》的报告。

在“以人为本,建筑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类脑研究院副院长林伟,goa大象设计副总经理、上海办公室总经理刘纲,上海日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总建筑师宋照青、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谷志旺等围绕新时期如何满足民生服务的“大文章”,从建筑设计、功能和实现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使建筑更充分地融入市民的生活和工作,让市民在建筑中体验更强的幸福感。

开幕式上还启动了“-上海优秀建筑”网上展览。年5月,上海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城、不夜城开启了人民城市建设的行程。从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到跨越浦江、推动浦东浦西一体化发展的南浦大桥,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如白玉兰般绽放的东方艺术中心等一批应时代而生的建筑,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了优秀作品,既有着建筑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也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代内涵。

今年的“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于1月21日至1月27日开启“云展览”——“-上海优秀建筑”,旨在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聚焦“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通过对城市的形态变迁与人民城市时代内涵的探讨,用建筑语言表达人民城市,展望城市数字化转型下的建筑发展,努力为新时期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上海市建筑学会、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上海科技报等承办。

上海市科协自年起举办“上海历史建筑文化与科技国际周”活动。第一届活动展示了包括科学会堂在内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沪上法式老建筑,并采用舞台剧、音乐会等艺术形式演绎科学会堂的前世今生,深受市民喜爱;第二届活动围绕上海“红色文化”的主题,对优秀历史建筑背后的革命史料进行挖掘,品味红色人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昨天的活动为第三届。

    

上观号作者:上海科协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458.html